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官方公告 > > 鸽哨传承人李印强:一生守候鸽哨情(图)

鸽哨传承人李印强:一生守候鸽哨情(图)

时间: 2019-06-26  来源: 天津日报  访问量:3262  作者: 戚帅

  家门口的故事
  
  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鸽子哨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印强
  
  一生守候鸽哨情(图)
  

  戚帅 通讯员 刘允平 摄影 刘泽瑞





李印强和父亲讨论鸽子哨制作


  
  煎饼果子西北角,蓝天白云鸽子哨。印象里,老城区上空翱翔的鸽群和阵阵清脆的鸽哨声是老天津卫标志性景观,但很多新天津人不知道的是,公园里鲜有的鸽群和鸽哨声,曾是天津人原汁原味的家乡记忆。
  
  眼下,鸽哨在天津也几乎绝迹,但河东区二号桥街道建新东里社区有这么一位老天津人李印强,他用半生坚守着鸽哨制作这一民间手艺。在制作鸽哨的30多年里,他也留住了天津过去的声音。
  
  鸽子哨,又名鸽铃,属于一种民间风物,已有上千年历史。鸽子哨绑在鸽子尾翼上,在鸽子飞翔时会发出酷似横笛洞箫之类乐器所发出的嗡嗡声,那就是鸽哨的旋律。走进李印强的家,记者立刻被各式各样的鸽子哨吸引住了。栩栩如生的造型,充满灵气的神韵,一个个小巧精致的鸽哨堪称艺术品。李印强告诉记者,他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制作鸽子哨。如今,他也练得一手绝活,而这门技艺也在他的努力下成为了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  
  李印强说,说起做鸽子哨要从他的爷爷说起,爷爷从年轻时就喜欢养鸽子,也正因为这个爱好,萌生了自己做鸽子哨的想法。“从我爷爷辈开始,我们家就开始做鸽子哨,已经传了三代人了。虽说做鸽子哨是一件枯燥的事,但是能够一直坚持做鸽子哨凭着就是几代人的‘痴’了,你看我父亲和我手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茧子、长长短短的疤痕或许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他坦言:“虽做鸽子哨是一件枯燥的事,但当鸽子哨的声音在空中响起时,那些烦恼与疲惫也就瞬间消散了。”
  
  李印强说,做鸽哨并不难。现在的音是哆来咪发唆,过去的音是宫商角徵羽。咱们吹的笛子全是竖切风,鸽子哨是横切风。李印强做鸽哨对于材料的选择相当严格:什么时候摘的葫芦,哪个季节砍的竹子,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去了,“这个葫芦必须是伏里头结的它才够结实。还有这竹子,必须得是冬天砍的竹子。夏天砍的竹子筋脉正在往外长,没有劲儿。冬天长的竹子,所有筋脉收回来,全收在这根儿这杆儿里了,憋着劲过年开春再长,这个东西你才砍下来。”
  
  鸽子哨由哨口和葫芦两部分组成。李印强介绍,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哨口的制作。要选用隔年的竹子,当年的湿度大,容易变形。用直尺画好参考线,一般要根据葫芦的大小来定哨口的大小。用凿子凿出一个斜坡,然后用刀挖哨口里面,用力要讲究,适中。边打磨边调整哨口的整齐度,再用小扁撮打磨哨口,用小刻刀把哨口两边调整棱角,要细心的把哨口切薄,切出一定弧线,保证进风的通畅。反复打磨和修改,非常考验人的耐心和意志。
  
  现如今,李印强已过花甲之年,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在业余时间也可以跟着他做鸽哨。在儿子眼里,做了一辈子鸽哨的父亲特别执着,“从我三四岁能记事开始他就刻这个,现在爷爷和他还在刻这个。他去刻竹板,用的都是手工刀,剜掉一块肉太正常了。有一次父亲的指甲刻劈了,流了好多血,还没等歇两天,又换了根手指头继续刻。”他觉得从爷爷和父亲身上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。这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,更是一名老匠人踏实、执着的人生信条。
  
  “现在,天津已经没有人制作鸽哨了。可是,我很想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。”李印强直言,这项技艺很苦,像他这样有经验的人还经常弄得满手伤。他期待,能听到久违的鸽哨声。将来,李印强想把他的一些作品拿出来捐赠出来。“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鸽子哨这么技艺,将来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它的魅力。”李印强说。
  
  记者 戚帅 通讯员 刘允平 摄影 刘泽瑞

关键词:鸽哨 

评论

表情